返回 问鼎十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小说]https://m.wxgxs6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p;当今天下流传的六经,大多都是他所校释的版本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他也是多朝元老,经历唐、晋、汉、周、虞五代,在两年前以吏部尚书的职位致仕,赋闲在家。
    如张昭这样身份地位的老臣,即便致仕,若有需要也是能够参加朝会,面见天子的。
    张昭听罗幼度率先询问,作揖道:“陛下请讲。”
    罗幼度道:“刑不上大夫,此话何解?”
    张昭脸色微微一变,这问题正是他今日准备劝说罗幼度的核心道义。
    在他看来,宋白有错不假,有错可以受罚,但不能受辱。
    士大夫最重颜面,名声胜过生命,焉能轻易辱之。
    张昭如实说道:“此言出至于礼记曲礼,唐初大儒孔颖达有言,刑不上大夫者,制五刑三千之科条,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。所以然者,大夫必用有德,若逆设其刑,则是君不知贤也。张逸云:谓所犯之罪,不在夏三千、周二千五百之科,不使贤者犯法也,非谓都不刑其身也。其有罪,则以八议,议其轻重耳。”
    “《孔子家语》中,亦有所记载,孔圣学生冉有曾求教于孔子说,如大夫犯罪,就可以不适刑罚吗?”
    “孔圣言:于君子,当以礼教驾御其心,赋予其廉耻之节操。士大夫,如有违纪犯罪,不必直定其罪,以避讳不名之耻。因故,士大夫犯罪,如在五刑范围之内,不必派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,而令其自惭请罪;如士大夫其罪当死,也无须派官吏对其施以死刑,令其跪拜自裁,彰显陛下仁道。”
    无愧是饱读诗书的大儒,张口就是引经据典,说得头头是道。
    不少文臣听了不住点头。
    罗幼度有些大悟,道:“原来如此……”他顿了顿,说道:“如此朕又有一问,这士大夫,何解?何为士大夫?也就是说,如何来定义这士大夫的范畴?朕打个比方,晋国先轸、齐国孙武、司马穰苴、田单、孙膑,燕国乐毅,卫国吴起,他们算不算士大夫?”
    张昭脸色瞬间苍白。
    堂下登时私语声不断。
    罗幼度微微眯起了眼睛。
    什么是士大夫?
    士,泛指人才,一切人才。
    春秋战国时期,群雄割据,战乱频繁。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,如春申君、孟尝君等,都以“养士”为时尚。
    有才之人,就可称之为士。
    大夫是一种官职,春秋时期,文武并不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。
    士大夫最早的解释就是人才官吏,并不分文武,更加不是单指文官。
    刑不上大夫。
    真正说的是刑法不可折辱对国家有功之臣。
    某人为国家立有大功,但触犯了律法,念在他的功劳,不可在他脸上刺字,不可用任何手段羞辱为国家立有大功的臣子。但应该受的惩处,还得受,而且不分文武之别。
    是一群掌握话语权的文人,为了自己的利益,故意念错经,曲解古人的意思。
    将士大夫这个原本同指文武的词,演变曾单指文臣的词汇,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赋予士大夫崇高的地位,已做到高人一等的地步。
    这种曲解古义的手段,宋明两朝的文人玩出了各种花样。
    /50/50607/15013405

第十七章 刑不上士大夫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